上海体育学院欧洲杯下单平台1992年率先试办体育管理本科专业,1995年面向全国正式招收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。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懂体育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类人才。经过30年的努力,学院已经建设成为一所国内领先、国际知名的体育学科欧洲杯下单平台,并向国际一流的体育国际商学院方向努力迈进。
专业门类齐全,学科体系完整
学院现拥有全国唯一的体育管理博士学位授予点,及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点,拥有体育管理、体育赛事运作、体育人文社会学、体育旅游管理专业硕士(MTA)、体育工商管理专业硕士(MBA)共五个硕士学位授予点,设有体育经济与管理、市场营销、体育旅游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四个本科专业。
· 2003年,开设市场营销(体育市场营销)本科专业
· 2005年,创办国内唯一的“体育赛事运作”硕士学位授予点
· 2012年,创办国内唯一的“体育管理”博士学位授予点
· 2018年,国内最早面向体育领域开设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”专业
· 2019年,创办国内第一个“体育旅游”本科专业
· 2019年,全国首家体育旅游方向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授予点(MTA)
· 2019年,“体育经济与管理”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
· 2020年,体育方向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授予点(MBA)
· 2023年,加入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点
师资力量雄厚,梯队结构合理
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,其中,教授13人,副教授23人,讲师8人;博士生导师8人,硕士生导师31人。柔性引进(含海外名师)6人。现有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青年学者1人,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,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,教育部霍英东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”1人,宝钢教学名师1人,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项目1人,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1人,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人,上海市浦江计划人才8人,上海市晨光计划人才3人,上海市“科技创新行动计划”启明星项目1人。
科研实力突出,专业特色显著
近年来,学院以体育赛事、数字体育、体育旅游、公共体育服务等为核心方向,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、高水准,高科研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。2010年到2023年间,学院共获得国家级、省部级各类项目100余项: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5项,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省部级课题共76项。学院负责和参与多项国家及地方体育产业发展政策、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,并有多项成果被国家及省市级领导人批示。
组织机构优化,协同发展驱动
学院现设经济管理系、信息管理系两个学系及经济、管理、体育旅游、信息与大数据、体育人文、计算机与统计6个教学团队,拥有国内首家VR虚拟现实智慧场馆实验室、虚拟体育实验中心、体育赛事运作实验室和机器人足球队实验室等4个专业实验室。学院设立包括体育赛事研究中心、长三角体育一体化研究中心、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研究中心、体育旅游与文化大数据研究中心、上海市体育旅游研究中心、体育健身产业大数据研究中心、体育彩票研究中心和体育法学研究中心等在内的8个学术研究机构,其中“体育赛事研究中心”获批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,形成围绕体育事业及体育产业的全链条、全周期的研究与社会服务体系。学院目前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、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会、上海体育旅游标准化委员会的挂靠单位。
办学条件优良,人才培养为基
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,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,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有序开展,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,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,国家级视频精品课程1门,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,上海市一流课程及精品课程14门;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,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,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。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近年来获多项“互联网+”、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及上海市的金银铜奖。学院不断加强与美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大学的联系与交往,建立了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、英国拉夫堡大学、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、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多所大学本硕博的联合培养模式。
在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步入黄金历史机遇,学校发展踏上新一轮快速上升轨道的今天,上海体育学院欧洲杯下单平台力争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进一步提高学科创新发展能力,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体育发展的能力,为学校早日实现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。